分享:數據中臺在 SAP 的前世今生
發表于:2019/5/10 9:57:30??閱讀量:?[關閉]
近年來,數字化進程已逐漸步入后大數據時代,許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如「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的思考與實踐。面對現狀,一些科技公司提出了新的架構,其中「數據中臺」的概念在市場上頗具聲量,儼然已經成為 IT 領域炙手可熱的網紅詞。究竟何為數據中臺?數據中臺在數據架構中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數據中臺」是服務不是產品
從技術層面看,我們已從 IT 時代、DT 時代逐漸發展到 OT 時代。萬物皆聯網,萬物皆智能,萬物皆可直接產生數據。數據不再經過抽象轉化,而是直接發送到云端。這就對企業的數據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新挑戰,使這些大通量的數據能夠更好地形成對業務的支撐,一些科技企業選擇從業務視角出發,將共性的業務模塊沉淀到共享業務中臺中,將個性化的業務剝離形成前臺,形成了所謂的「大中臺,小前臺」的新格局。可以說,「數據中臺」衍生自「業務中臺」。
與其說數據中臺是一種全新的開源產品,倒不如說它是一種服務,是將數據資產轉換為數據服務的一種方式。
為了適應如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許多企業的前端應用必須能夠更加快速地響應用戶的變化。這就導致了這些軟件的生命周期非常之短,可能三五個月,可能一年,就要進行新的迭代。應用和架構的快速迭代,對數據的靈活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傳統企業的后臺往往都是穩定的存儲架構,例如主數據管理,或者作為核心的財務系統與采購系統的管理,這些系統的流程以及數據幾乎不會有大的變化。
數據中臺的本意,是解決「前臺」與「后臺」兩個轉速不相協調的齒輪。當前臺的敏捷開發與后臺的穩定應用之間產生空缺,數據中臺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后臺穩定的數據以靈活的方式提供給敏捷開發的前端。
「數據中臺」與「數字平臺」
盡管「數據中臺」的概念并非 SAP 提出,但 SAP 對此從來都不陌生。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 SAP 實時數據平臺的概念,同時發布的 SAP HANA 可基于內存計算,為企業提供實時的、快速響應的數據平臺。之后,又發展出 SAP 現代數據平臺與 SAP 現代化數據倉庫,兩者共同形成了實時的數倉。將這一數倉技術結合至大數據領域,便有了如今的 SAP 數字平臺。
而所謂數據中臺,就是在數倉之下,通過數據服務為前端應用提供靈活的數據使用,成為數倉與前端應用之間的接口。而除了數據中臺基本的數據服務,SAP 數字平臺還包括了數據清洗與數字資產等概念。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SAP 數字平臺的范疇覆蓋并超越了數據中臺。
工業4.0時代,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對于數據的收集、存儲、管理、應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互聯網企業的數據僅由前端沉淀而來,缺少后臺的數據積累,無法支持企業如此高規格的轉型。而 SAP 數字平臺掌握了傳統的供應鏈以及業財一體化數據,這些企業核心應用的數據可以真正幫助企業打通數字化進程的前路。
同時,SAP 數字平臺將前端與后端的數據拉到一起,消費者在使用數據的同時,也成為數據本身,使企業的產品更加精益化。SAP 數字平臺通過前臺行為收集、中臺數據展現、后臺系統應用,促進產品的迭代和優化,最終真正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
具備行業特色的數據中臺
一般說到數據中臺,包括數據集成、數據存儲與數據治理。之后將經過處理的數據放入企業級的數倉,最終導入不同的行業模板之中。任何「數據中臺」都應該是與業務相關的,SAP 數字平臺常年為眾多大型企業提供數據架構服務,積累了大量的行業經驗,形成了豐富的行業化模型,可以為各行業提供具備行業內涵的數據服務。
就零售業而言,SAP 數字平臺通過 SAP HANA 實時的內存數據處理以及對大數據的智能預測,打通業務、客戶與庫存。SAP 還在客戶環節開創性地使用了 SAP CAR 來代替傳統的數據庫,直接連接商品運營管理與數字化營銷系統,使得 SAP 數字平臺在零售行業內真正做到了以一個統一的平臺對全渠道計劃流程進行整合。
「數據中臺」的困境
當代大型企業大多橫跨多個行業,數據十分復雜多樣。普遍意義上的「數據中臺」脫離后臺,缺少行業經驗與行業模板,難以處理如此復雜的數據,很難在跨行業的大型企業做到真正落地。企業在面臨數字化轉型的選擇之時,務必要擦亮眼睛,打好后臺基礎,注重整體架構,而非追求一時熱點。(來源:SAP天天事)
本文鏈接:分享:數據中臺在 SAP 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