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燃起SAP上云之火 搶灘布局“新石油
發表于:2018/4/4 11:57:38??閱讀量:?[關閉]
3月28日,2018云棲大會·深圳峰會大幕拉開,本次大會以“驅動數字中國”為主題,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宣布,繼電商、金融、物流和云計算之后,阿里巴巴將全方面進軍新賽道—物聯網。可以想象,在未來的10年里,你的鞋子、溫度計、電吹風,你所在城市的路燈和停車計時器,以及噴氣式飛機上的多個關鍵零部件、裝配線和電網的關鍵部位,都可能會連上網絡。
物聯化正在成為企業的必修課。物聯網像漫布的血管,將數字源源不斷地輸入企業大腦,而云計算就是提供動力的心臟。隨著云計算的爆發,扮演企業實時體檢報告角色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開始涌現新的發展勢頭——走向云端。對于眾多企業管理者來說,在新浪潮的脅迫下,如何打破內部原有邏輯和利益平衡?如何重新定義IT角色?如何利用云計算、大數據、AI、移動互聯網,創造新時代的企業運作模式?這些是企業應對組織變化,實現從穩定到創新所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在云棲大會同期舉辦的 “企業轉型 云端聚變—SAP上云開放日”專場,阿里云使命級合作伙伴駐云科技聯合阿里云、普菲特(833992)試圖向在場的企業管理者們做出自己的解答。他們認為,企業數字化演進之路目前已踏入基礎資源全方面云化的擴展階段,這將為實現業務應用共享的創新發展,以及“一切業務數據化”的智能轉型提供堅實基礎。在駐云科技卜志宏看來,“上不上云”只是時間點以及觀念轉變的問題,駐云、阿里云、普菲特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當客戶認為需要將信息系統載入云端應用的時候,可以隨時切換。
會上,駐云科技與普菲特宣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駐云作為國內第一大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普菲特作為華南區很大的SAP咨詢合作伙伴,兩者聯手首先聚焦于推動雙方生態系統融合,為SAP客戶提供駐云一站式高可靠、強性能的云計算服務支持,以及普菲特領先的系統保障和增值服務。一手是基礎架構上云整體解決方案,一手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業務優化方案,拳拳出擊幫助企業”節流”又“開源”。
企業云上節流之路
去年底,阿里云宣布通過SAP NetWeaver的公共云平臺認證,順利成為第一家通過該認證的中國廠商。這意味著,企業可以大膽地將S/4HANA, SAP Business Suite, BW/4HANA 等核心SAP管理系統運行在阿里云的公共云環境之中。
在傳統模式中,企業需要購買自己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并需要內部IT 人員進行維護。普菲特曾做過一次市場調查,發現大多企業60%的IT精力或成本是花在維護現有系統狀態的,只有40%的時間用來考慮如何提升整體IT流程。隨著將業務轉移到云中,企業不需要雇傭之前那么多的IT維護人員,減少了人力成本。
據阿里云高級架構師張澤坤介紹,云計算的技術優勢還包括:快速部署和拓展、穩定性強、安全可靠、易于整合、低成本等。對企業來說擁有云計算服務,就相當于獲得了頂尖的IT 基礎設施和一流的保駕護航團隊。
國內首例進行SAP云化遷移的企業,是一家專注于齒輪箱、電機及傳動裝置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000多員工,生產占地500余畝。據駐云卜志宏透露,該公司計劃3年投入花費不到35萬購買云資源,在短短1個月內就完成了SAP ERP經典三系統架構的平穩過渡。系統上線后整體性能良好,運行速度提升了30%-50%,客戶對此次過程及效果都大為滿意,做到了省錢又省心。
據悉,2011年該公司為了滿足生產和財務需求,花費超過100萬元購置下2臺IBM小機和存儲硬件,初始容量估算了未來5年的業務發展及很大負載。至去年底,IBM小機已無法跟上其業務發展需要,系統硬件遭遇性能和容量瓶頸,出現月結緩慢等狀況,同時受限于機房條件、電力供應、空調設施與網絡環境等,計劃外服務中斷亦時有發生。
考慮到更換硬件一次性投入成本高、每年維保費用也接近13萬,采購時間長,未來不可避免的硬件升級還需要為SAP遷移和測試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與經濟實惠、兼具彈性與安全、并且能實現快速遷移的云上部署對比自然相形見絀,權衡之后,該企業決定將SAP系統整體遷移上云,當即省下了近100萬,每年節省開銷20多萬。
控制成本也許并不是該企業的主要目標,讓錢和精力花在核心業務和優勢上才是考慮的重點。這次選擇阿里云和它的使命級合作伙伴駐云科技,該企業節省了不少精力,真正達到了只需“動嘴”的程度,甚至更進一步說可以只需“動心”,連“嘴和腦”都不必動了。一方面,相比于舊有的小機房,阿里云提供高等級Tier4級別的數據中心,高可用、高穩定、高安全;另一方面,鑒于該公司并沒有內部的SAP BASIS工程師,駐云為其量身定做了一整套詳實方案,包括提供SAP系統云上架構設計、遷移、云上SAP應用性能優化、系統清理,備份及災備策略設計并實施,完整的備份、恢復測試等,不僅將實際上線時間縮短至20余日,還從無到有將RTO(恢復時間目標)設置到1小時,RPO(復原點目標)設置到30分鐘。
哪怕IT部門僅有一名系統運維人員,該公司亦沒有分神之憂。駐云科技卜志宏說,駐云為客戶提供7*24云上SAP應用層+云資源監控,它的背后是近200名IT專家的智能調度,出現問題也能在短時間找到對的人來解決,響應時間嚴控在10分鐘以內。甚至,客戶還能利用駐云眾多的便捷工具,實現安全、高時效的云上管理與運行,同時節省不必要的云上浪費,做到真正的省錢又省心。
新零售云端開源實踐
普菲特吳劍講述了這樣一個客戶故事:“年初的時候,客戶老板問我的CIO朋友,能不能承諾今年的銷售業績翻倍,我覺得很有意思,他是CIO,并不是銷售總監,老板反而讓他去承諾。”這對吳劍有很大啟發,他發現現在的CIO們面臨著來自生產、質檢、倉儲、客戶、渠道、銷售等各方面的需求壓力,成功的CIO已經運用云計算升級企業信息架構,讓采購成本降低34%,生產效率提高25%,銷售業績增加了100%。
“IT的價值已不再是簡單地管理企業數據中心和基礎網絡架構,而是更多地讓IT工具去創造業務價值。”在駐云卜志宏看來,云計算帶來的不僅是計算能力的解放和技術成本的降低,更是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石油”——數據,充分“開采”、“提煉”和“分配”,讓數據驅動商業成為可能。
過去兩年被電子商務等“新經濟”遮擋了光線的傳統經濟行業,開始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卜志宏認為,新零售與電商的不同,在于有著廣大的線下場景,這些場景沒有互聯網化,甚至沒有數字化。當互聯網向下沉淀,從電商轉變為連接所有消費商家或者終端的時候,傳統企業的實力優勢將浮出水面。場景、產品、數據,這些資源優勢是普遍意義的電商無可比擬的。當快消企業一窩蜂涌入電商的同時,很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自身資源的可貴性。他們欠缺的,只是一根足以撬動這些能量的杠桿。
從卜志宏的角度來看,今天駐云所掌握的技術就是這根杠桿的支點。駐云曾為廣州的一家大型商場做過整套商業優化方案。這個購物中心的業務非常復雜,他們有大量獨立的系統,比如有智能停車的系統、wifi、OA、商城、支付等等,但每一個系統的數據都相對獨立,沒有流動性,也沒有真正地產生價值。同時,日常的運營、營銷都沒有IT系統,也沒有辦法及時地服務客戶,提高商戶的收益,跟商場的消費者也沒有直接接觸。即便他們擁有大量沉睡的會員,但沒有足夠的手段將這些資產轉化成商場和商戶真正的流量。
駐云為其提供了整個智能商業平臺的業務咨詢,從頂層設計、運營、運銷活動、用戶、客服等模塊進行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其中有一個小的創新點很有意思,通過POS機對線下全品類消費數據進行了采集和分析,使得商場根據消費者購物路徑和興趣關聯,進行了代金券和優惠信息的推送。這一創新立即幫助購物中心提升了10%的營業額,并且在消費者端做到了千人千面。駐云還利用了阿里云數據大屏的服務,把整個購物中心的狀態實時展現,在商場里有多少人流、他們的年齡和興趣、哪些地方是熱點一覽無余,為商場的數據化運營提供了堅實基礎。
卜志宏說: “在整個新零售項目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拷問的是這兩個問題,我的消費者是不是更滿意,我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提升,而這一切都跟一個詞有關,那就是你的客戶。我們需要在C端重構對消費者的認知,而在B端我們要重構跟客戶的關系。”
他進一步表示,作為阿里云的使命級合作伙伴,駐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將云計算技術和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場景結合,讓企業擁有更高時效的工具和更智慧的能力,去挖掘數據新石油,釋放強大勢能。通過駐云的技術賦能,讓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快速流通、讓庫存壓力變小、讓消費者的喜好變得可測……企業終將擁有從“處理”進化為“創造”的新商業模式。
本文鏈接:企業燃起SAP上云之火 搶灘布局“新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