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倉庫作業流程的價值與優化空間
發表于:2022/10/18 9:30:48??閱讀量:?[關閉]
倉庫作業流程是指商品在倉庫儲存過程中必須經過的、按一定順序相互連接的作業環節。按其作業順序依次經過卸車、檢驗、整理入庫、保管保養、揀選和集中、裝車、發運等環節。各個環節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
某一環節作業的開始要依賴于前一環節作業的完成,前一環節作業完成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后一環節的作業。由于在倉儲作業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計劃因此必須對作業流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合理的組織。
對于具體的商品來說,作業流程包含的作業環節、各環節的作業內容和他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可能都不盡相同。在組織作業時,應當對具體的作業流程進行具體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的減少作業環節,縮短商品的搬運距離和作業時間,以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費用。它涉及到倉儲作業效率與經濟效果等問題。
倉庫功能已經從單純的物資存儲保管,發展到具有擔負物資的接收、分類、計量、包裝、分揀、配送、存盤等多種功能。倉庫管理是指商品儲存空間的管理。倉庫作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倉庫的入庫作業、保管作業、出庫作業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
倉庫作業過程是指以保管活動為中心,從倉庫接受商品入庫開始,到按需要把商品全部完好的發送出去的全部過程。它主要由驗收入庫、保管保養、出庫發運三個階段組成,包括倉庫作業流程和倉庫作業技術兩個方面的內容。
倉庫作業技術是指倉庫儲存商品的作業方法和操作技術。例如數量與質量檢驗的方法和計算、商品保管與保養的方法和技術、裝卸操作方法與安全技術等。在倉庫作業技術方面大量應用有關科學技術的方法和理論,它涉及到商品的儲存質量和作業安全等問題。
1、倉庫作業過程的合理組織:
是指按照商品儲存的客觀要求和管理上的需要,將與商品倉儲有直接關系的部門、環節的人和物盡可能地組織搭配起來,從而達到倉儲作業系統的最優化目標(快進、快出、多儲存、保管好、費用省)。
2、倉儲作業過程的連續性:
倉儲作業過程在時間上是緊密銜接的、連續的。儲存物資在庫期間經常處于不斷的運動狀態之中,從商品到庫后的卸車、驗收、庫內搬運、堆碼,到出庫的備料、復核、裝車等,都是一環緊扣一環,相互銜接的。因此,在組織倉庫作業過程時,要求儲存物資在各個環節和工序間的流動,在時間上盡可能的銜接起來,不發生或少發生各種不必要的停頓或等待時間。
3、倉庫作業過程的協調性:
倉庫作業過程的協調性是指倉庫作業的各階段、各環節、各工序之間的生產能力應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并根據商品倉儲作業要求配備各作業環節的工人人數、機器設備的數量,相互協調、相互適應,防止上下工序或倉庫作業環節間發生脫節或比例失調現象。保持倉儲作業過程的協調性,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設備,避免和減少商品在各個階段和工序上停頓和待料,從而保證倉儲過程的連續性。
4、倉庫作業的空間組織:
倉庫作業的空間組織就是如何劃分作業過程以及確定其在一定平面上的布局。基本要求是保證儲存商品在空間上的搬運距離最短、作業環節最少。在劃分各項作業過程時,應根據商品倉儲的特點,使儲存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徑直前進,避免往返布局。作業班組的設置主要應根據倉庫的吞吐規模、儲存商品的類別和生產過程的特點等因素而建立,一般按照專業化形式設置班組。
5、倉庫作業的時間組織:
倉庫作業的時間組織是指整個倉儲過程中,各階段在時間上的合理安排,從而保證生產連續性,消除或減少停工時間,提高工效。
商品在倉儲中的時間主要取決于供貨合同的規定,但倉儲作業各環節組織是否合理,同樣也影響著時間,特別是急需商品。
各項作業的結合方式直接影響作業時間。有的倉庫實行一次性作業,即卸車、驗收和堆碼一次性完成。當然,作業在時間上的結合方式和機械化程度、設備能力、工人技術水平有關。為此,倉庫作業過程的時間組織應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可能。
本文鏈接:知識分享:倉庫作業流程的價值與優化空間